www.45kq.com
![]()
准提寺银杏
![]()
一名女孩正在扬州东关街馥园内用手机拍摄百年牡丹。
![]()
东关街
![]()
枸杞。尹德勤 张宝贵 摄
![]()
丝绵木树。
![]()
准提寺
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的历史老街,这里市井繁华,商家林立,行当俱全。最值得称道的是,这里留存着不少古树名木,它们历经沧海桑田,一棵树就是一段传奇。当年,它们是谁种植的?又经历过怎样的故事?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。
馥园
百年牡丹见证了馥园历史
70岁的吴德祥,扬州民居庭院研究会会员、导游,生来喜爱花草树木,钟情园艺,擅长莳养花木。他平时经常走街串巷,为社区居民义务讲解花卉、盆景知识。在他的指引下,那些隐匿在东关街一带老街巷中的古树名木被一一发现,展现在我们的面前。
“装着鸭蛋粉的长圆形大银粉盒,绕着桌子,这个递到那个手里,最后轮到她用,镜子已经昏了,染着白粉与水蒸气。”张爱玲在《怨女》一书中这样写道。书中的鸭蛋粉仿佛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情愫,让人向往。东关街上的馥园便是鸭蛋粉的创造者、扬州老字号谢馥春曾经的所在。
馥园内的百年牡丹在扬州花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。“现在并非是观赏牡丹的时节,谷雨时节牡丹丛花盛开,碗口大的花朵非常夺目。”吴德祥介绍,这些牡丹应当是清同治三年栽种,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。
园内工作人员说,据记载百年的牡丹共有三株,“不过也有人说,只有一株高2米左右的是百岁牡丹,其他两株是后来馥园新开园时移植过来的。”
牡丹与芍药并称“花中二绝”,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。原园林局高级工程师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孙如竹介绍,牡丹在过去就是名贵品种,扬州的气候和土质不如山东、河南等地适宜牡丹生长,因此百岁以上的牡丹并不多。“树木如人一样,随着年岁的增长,花的鲜艳程度可能不如年轻时好看,所以有人可能觉得这几年百年牡丹颜色似乎有了一些变化。”
而据悉,过去扬州也有花农少量种植牡丹,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,牡丹被视为“封资修”的东西,本来就不多的牡丹大多被毁。
雅官人巷
千年枸杞依然枝繁叶茂“百尺梧桐阁,千年枸杞根”,雅官人巷紧邻东关街,《扬州画舫录》记载的是“哑官人巷”,同治《扬州府治城图》上成了“雅官人巷”。
清初期,这里因出了一位刑部主事汪懋麟而声名鹊起。他在这里建了一所园子,名为爱园,当年园内有假山、墨池、朱砂井、十二砚斋、百尺梧桐及千年枸杞。汪懋麟读书的地方,取名百尺梧桐阁。相传乾隆南巡驻跸扬州时,曾幸此园,并书一联“百尺梧桐阁,千年枸杞根”赐赠。
78岁的葛玉祥打小就居住在雅官人巷内,如今爱园早已不复存在,梧桐树亦早已枯萎,但葛玉祥的小院子“墨池”,满目凌霄爬满围墙,院内郁郁葱葱的植物生机盎然。“据清人朱彝尊的记述说,汪懋麟入宫禁供职时,写了一篇《辨道论》,抨击当时号称朱神仙的'倾动公卿'言论。夜间梦见有仙人把十二方名砚塞入他的怀中,就以此为斋名。斋毁后只剩下斋前的水池,也即'墨池'。至民国年间,还有'凹塘一方,四周间有假山石凌乱于侧,即其遗址'。”葛玉祥说,为此他也给自己的小院取名为“墨池”。
“清初期,扬州有三大园林之爱园、康山草堂和街南书屋。”葛玉祥言语中透着自豪,这间小院所在的地方也曾是爱园的一部分。
吴德祥说,在葛玉祥的小院里,便有一棵从爱园内移栽过来的枸杞。“这应当是当初汪家爱园里的千年枸杞根。”葛玉祥回忆,上世纪40年代,他爷爷看到这棵枸杞受到了破坏,便从如今酱菜厂的位置将枸杞根迁移到家中,如今枝干已经长得十分粗壮了,枝叶已经长到了小院外,“到了深秋枸杞成熟的季节,满目星星点点的鲜红枸杞果,煞是可爱。”
广储门街
隐藏着丝棉木老树
从老街巷穿过,那些古老的树木,它们隐藏在闹市中的某个角落,古朴唯美,宁静清新,稍不注意就会匆匆掠过。
在广储门街上,老万家旁的这棵树确实当得起“枝繁叶茂”四个字。七八米高的大树树干粗壮,葱葱郁郁的树叶遮住了秋日清晨的阳光,如果不是吴老指点,很少有人能发现这棵隐蔽在巷子里的大树,“这棵树至少有八九十岁的年纪了。”
吴德祥记得,十多年前,这棵树比现在还要茂盛些,当时树上就长满了“老年斑”。“可能因着树枝太密,影响了周围邻居的光线,被砍掉了几根枝丫。”他分析。
对于老万来说,这棵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。比邻而居四十余年,从孩提时起,老万和他的朋友们、亲戚们就曾在这棵树上爬上爬下。“那时候,孩子们游戏的地方并不多,这棵大树正好是个好玩伴,现在他是我们全家人心头上的宝贝。”
老万的父亲曾告诉他,这棵树是爷爷栽种的,父亲童年时也经常在这棵树上玩耍摘果子。“一到秋天,树上就会结满绿色的果子,等果子成熟了,它们就会炸裂开来,红色的四角形,非常漂亮。”老万说,也因为它的果实像极了扬州人常吃的“金刚脐”,因此大家都说这树叫“刚脐树 ”。
对于这棵树,扬州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孙如竹也有所了解。“这棵树学名应当叫做丝棉木,属卫矛科,丝棉木既耐旱又耐阴湿,对土壤要求也不高,是深根树种,果实成熟时粉红色,是良好的观果树。”他介绍,目前了解到的扬州最古老的丝棉木位于古运河旁边,而广储门街的这棵年岁也不小了。
孙如竹说,丝棉木应当属于扬州的本土树种。“之所以年岁大的丝棉木比较少见,是因为这种树木主要用于制作印章,因此它的实用不强,很多丝棉木种植时间不长,就被砍掉了。”
准提寺
500岁老银杏“怀子抱树”
在东关街和个园一带探访古树名木,一定不会漏掉的便是准提寺内奇特的“怀子抱树”景观。
在准提寺的庭院中,这株500多岁高龄的古银杏屹立其中,树干特别粗,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,硕大的树冠见证了岁月悠长。
老银杏树树根处有层层凹陷,其中一株小银杏树从老银杏树树根的环抱中探出了身躯,看上去犹如害羞的小孩依偎在母亲身后,十分独特。
院子里的人们似乎对于这样的树景已经习以为常,“几年前小银杏树就长出来了,虽然被大银杏树遮蔽了一部分,但现在小银杏的树干上已经长满了细细长长的树枝。”
小银杏到底是从何而来?孙如竹解释说,由于小银杏是从老银杏的根部长出来的,所以据他判断,这株小银杏并非由白果长成,而是通过“根蘖”的方式长出来的,“通俗点说,就是从植物根上长出来的小芽,这些小芽伸出地面,从而形成了小树。”
他认为,银杏的生命力很顽强,“而且这株小银杏树干也不是很粗,可以不用砍掉,能够增添观赏情趣。”